最近,社交媒体上都在玩飞花令。
瞅见一句“灯红酒绿迷人眼”,脑海里立马蹦出那些熠熠生辉的霓虹,觥筹交错的宴饮,还有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消费主义陷阱。
老实讲,有点刺痛。
这句对仗,像一面明镜,映照出我们生活中难以遁形的现实。
一方面,经济腾飞带来了物阜民丰,各式各样的消遣娱乐如雨后春笋,确实让人见识大涨。
但另一方面,也衍生出不少问题,譬如过度开销、价值取向迷失等等。
先说说“灯红酒绿”。
它象征着一种生活图景,一种被层层粉饰过的享乐主义。
商场里琳琅满目的货品,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“安利”,都在撩拨着我们的消费欲壑。
仿佛不添置点什么,就落后于时代,就显得自己不够“考究”。
然而,这种“考究”往往是构筑在挥霍无度的基石之上的。
有多少人,为了追逐所谓的“格调生活”,刷爆信用卡,甚至身负巨额债台高筑?
又有多少人,沉溺于短视频、游戏等声色犬马,蹉跎了光阴,迷失了本心?
与坊间认知相左,这种现象并非只在后生晚辈中滋长。
届龄人士面临着更甚的重压,房贷、车贷、子女教育,桩桩件件都是千钧重负。
为了消解焦灼,他们或许也会选择用消费来聊以自慰,抑或沉湎于五花八门的“养生”产品,寻求精神慰藉。
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个人克制力薄弱时,是否忽略了潜藏的结构性因素?
消费主义的甚嚣尘上,离不开商家的营销伎俩,离不开媒介的摇旗呐喊,也离不开社会价值导向的推波助澜。
商家自是巴不得我们多多惠顾,因为消费才能带来盈余。
媒体也热衷于报道各色“网红店”、“必入好物”,因为这些能够攫取眼球,带来流量。
甚而,整个社会都在鼓吹消费,认为消费是牵引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仅此一桩数据,就足以佐证问题的严峻性。
据统计,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近年来江河日下,而消费信贷规模却扶摇直上。
这昭示着,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寅吃卯粮,以满足当下的消费渴求。
那么,我们当如何抵御这种“灯红酒绿”的蛊惑呢?
有人说,要保持冷静的头脑,不要被消费主义洗脑。
这固然不谬,但纸上谈兵易,临阵磨枪难。
在一个充斥着各般诱惑的境况里,要坚守理性,需要极强的自律性。
亦有人说,要返璞归真,过一种简朴素雅的生活。
这听起来很美妙,但对于芸芸众生而言,并不切实际。
我们不可能都去采菊东篱下,过着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。
或许,更可行的做法是,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,恪守一份戒备。
不要人云亦云,一味追逐时髦,不要被消费主义挟持。
想想自己真正渴求的是什么,不要为了餍足一时的虚荣,而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更重要的是,要寻觅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
不要将人生的鹄的设定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,而是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。
可以通过研习、工作、兴致等方式,找到自身的价值感,从而摆脱对物质的依傍。
这让我想起童稚之时,没有那么多五光十色的玩物,但和小伙伴们一道玩泥巴、捉迷藏,也能感到无与伦比的欢愉。
那时的生活很简单,却充满了乐趣。
或许,我们应当学会像赤子一般,用一颗纯粹的心去审视这个世界。
不要被“灯红酒绿”乱了方寸,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“月白风清”。
归根结底,真正的福祉,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,而在于内心的恬淡和充盈。
所以,“灯红酒绿迷人眼”的下联,鄙人以为可以是“心素如简自怡情”。
愿我们都能在喧嚣的尘世里,觅得内心的安宁,不为浮华所扰,活出真我风采。
昆明配资最新消息.主力配资炒股.正规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